1958年,在国庆1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为展示建国10年来取得的成就,召开了“首都十大建筑美术工作会议”,其中“雕塑工作会议”上,分配了10大建筑室外雕塑和建筑浮雕任务。来年9月,《人民公社万岁》组雕落成,矗立在农业展览馆广场两侧。
《人民公社万岁》组雕-《工农商学兵》
《人民公社万岁》组雕采用人造砂岩材质,所显现出的雄浑气势和昂扬激情,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那个火热年代意气风发、蒸蒸日上的时代精神,展示了当时农业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人民对建设美好社会的无比信心和决心。
《人民公社万岁》组雕-《农林牧副渔》
这两组雕塑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突破了对生活现象做直接描绘的限制,采用了集中概括、具有象征性的巨大纪念碑式手法,生动而有鼓舞力量的表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面貌和精神。
《农林牧副渔》组雕人物细节赏析
两组雕塑各高近10米,底座达2.3米,南北呼应,在艺术形态上皆以喜庆丰收的情节来组织人物,北侧雕塑以“工农商学兵”为主题,以前进双马上击鼓的男性擂鼓手为中心,但见他跨于马上,奋力击鼓,精神昂扬,双臂肌肉紧绷,胸腹肌肉健美;双马步调一致,马头上扬,正在奋力跨步前跃;骏马周围分别是8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凝神倾听、或抬首抿唇、笑容可人,与马上青年遥相呼应,组成了统一而又变化的前进整体。南侧雕塑以“农林牧副渔”为主题,基本结构与北座大体相同,也是8人围绕在骏马周围,但马背上的人物换作一位迎风击拔的女青年,骏马上女青年的头发并未束起,任其随风飘扬,呈现出更加时尚的面貌。两组雕塑的整体结构,处于动势之中而又有很强的稳定感,沉着有力,与宏伟壮丽又极富民族特色的农业展览馆完美融合。
《工农商学兵》组雕人物细节赏析
时光如逝,那段火红的岁月离我们渐渐远去,成为难以忘却的记忆;岁月如梭,皱纹慢慢爬上脸庞,如人生老病死一般,《人民公社万岁》组雕也患上了各种疾病,需要诊断修复。
《人民公社万岁》组雕以往修缮历史无迹可查,多为当事人口述。首次修复为1971年,较为成功的恢复了作品原貌,第二次修复在1998年,仅对雕塑表层进行洗刷后,喷涂上褐色建筑涂料加以维护。
《农林牧副渔》组雕三维模型、彩色三维模型
由于两次修复中采取的施工工艺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二者外观呈现色差较大,表层破损程度也有较大差别,北侧雕塑仿佛罩上厚重的深褐色外壳,起甲脱落的厚度约为2-3mm,附着度很强;外壁凹陷处涂料过于厚重,封护涂料局部疏松、龟裂,南雕塑基本为原色调,封护涂料破损十分严重,出现了大范围的起甲、开裂、酥解和脱落现象、物局部破损、残缺,因此在2014年9月到12月由馆内外专家组成的雕塑保护工作组对两组雕进行修复。
《工农商学兵》组雕三维模型
此次对《人民公社万岁》组雕进行三维信息,纹理数据采集是在上一次修复的基础上对庆丰收组雕现状进行真实、完整、全面的记录与存档,一为留存丰富真实的原始资料,二为当该组雕遭受不可逆性破坏时,为实施重建复原提供可靠依据。因此,我们对组雕进行了三维信息、纹理数据采集,真实还原了组雕现状及真彩色三维模型信息,进行3D打印,制作出复制品。
3D打印《人民公社万岁》组雕
由于雕像高度均在十米左右,底座就已经达到2.3米,平时欣赏到人物的脸部及其他部位的细节很困难,经过高精度三维信息留存与数据处理之后,清晰、真实地还原了各个部位的细节,真正做到了想看哪里看哪里。在专家验收会上,我们的成果获得了各位专家的一致肯定,赢得了高度赞誉。有位专家看到3D打印的复制品后,激动地热泪盈眶,感叹头一次这么近距离欣赏这组雕像,仿佛又是回到了那个火热年代。
《人民公社万岁》组雕不仅是新中国建国后当代艺术成果结晶,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尤其是新形势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与机遇,我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我们在路上,未曾走远。
工作照
-
文化遗产保护-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威尼斯wnsr666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手段日新月异,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空间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遥感影像对比技术、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高...
-
万尺布宫 豪厘探微——精细测绘在布达拉宫近日,在西藏民主改革60年之际,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由央视新闻中心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布达拉宫管理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制作了独家系列报道《...
-
《人民公社万岁》组雕的三维数字化项目《人民公社万岁》组雕不仅是新中国建国后当代艺术成果结晶,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尤其是新形势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给我们带来了更多...